环保涂料转型面临哪些压力?
2018年01月23日 10:21 来源:渠道网伴随着新环保法的施行以及现代人对于环保家装的迫切需求,越来越多贴合环保理念的新型涂料材质横空出世,少VOC、纳米涂料、硅藻泥、海藻泥涂料等概念更是层出不穷,让消费者眼花缭乱,踏入2018,环保涂料企业应当如何把握自身定位呢?
环保型涂料快速发展
在相关各省市标准中,涂料被定义为“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、装饰或特殊性能(如缘、防腐、标志等)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之总称。”早期大多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,故有油漆之称。现合成树脂已大部或全部取代了植物油,故称为涂料。
涂料市场开始刮起了一股净味旋风。外资企业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,使净味概念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涂料时先关注点。
环保真的应该作为消费者购买涂料时主要的选择标准吗?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环保涂料有这样的见解:“涂料是品,本身就含有各种有机物,它有对人有害的物质,但如果控制在各省市规定的限量范围内,它就是环保合格的,很量了就认为是不环保的。”他认为,不应过度强调涂料各种环保指标的炒作,如果涂料真的达到少VOC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,涂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会有所下降。“现在,市场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,环保成了涂料销售的噱头,有些消费者偏听偏信,选购涂料时,只关注其环保性能,而对其物理性关注不够,并非明智之举。”
笔者发现,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在涂料行业中颇具代表性。化工集团的市场部总经理谈及这一问题,也是无奈苦笑:“追求涂料净味、环保性能,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的。”
他表示,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,随着民营涂料的加入,中国涂料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,中国已成为国内外大的涂料生产国,涂料产值也由当初的两三百亿元增长为2013年的3417亿元。虽然几大内资企业的总量与外资比起来并不逊色,但如果单打独斗,无论销量、产品还是品牌,内资企业都略逊一筹。面对行业竞争的成熟和马太效应的凸显,各大企业无不摩拳擦掌,试图推出一款既有卖点又能支撑市场发展的拳头产品。
成本偏高的环保涂料压力颇大
环保涂料离不开水性,这是当前的一个普遍认同点。水性涂料在生产和使用成本上普遍都存在较高的成本,在涂装技术上,其本身的成本就比用油性的提高了20%——50%,而原材料基本依靠进口。心想,贵点就贵点,能打响个品牌,开条好销路也不错,压压其他经营成本勉强也能过,比如一些非水性产品,偏生此时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也猛增起来。从中国化工和学会涂料专委会了解到的信息,近期油价虽然仍处在相对的底部徘徊,涂料终端市场需求也仍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,但部分涂料原材料价格却开始轮番上涨,部分其他大宗商品也出现了普涨行情。现实告诉涂企们,压原材料的成本的路子行不通啊。
而另一被堵的路名为“人工成本”。前段时间,一则名为《工资翻4倍油漆工依然难招聘》的新闻在网上传播开,从而引发了系列的“思考启示”文地追随。一份来自石家庄市劳动力市场统计,油漆工月平均工资可达500**,其招聘工资水平较去年同期涨了20%—30%,可即便这样,招工难依然不见起色。企业不可能缺少员工,没有团队的组织也运作不起来,这份钱,还是得甘愿付出。
至于土地成本,那是说多少疼多少的事。购房压力重重压,房价地价拔地起,不怕你买不起,就怕价格抬得不够高。涂料企业经营成本增加,中小企业融资进一步加大,加之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,自主创新人才的短缺,此类种种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次,给当下的涂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制约已不小。更别提转型做环保水性,水性涂料的生产需要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,环保升级更需要科研技术方面的投资,科研中心的设立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平地而起的。
上一篇:水性涂料加盟店取**指南 下一篇:油漆涂料市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